孩子的生長曲線:青春期結束前都要注意的事
孩子五歲過後,您多久沒幫他注意生長曲線了呢?
😅😅😅
通常大家對「高」的孩子都很開心,覺得「都沒問題」
只會介意比較「矮小」的孩子
但,實際情況有時候很殘忍.......
過去的經驗中,有遇過一個五歲的小女生,身高很明顯的鶴立雞群。仔細詢問一下,發現他是最近快速生長。家長還很開心,覺得「把孩子養得很好」
但是把生長曲線翻出來,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太奇怪了。孩子的生長曲線是「最近」一直往上衝,而且衝得很快。他並不是一直這麼高。
在堅持之下,轉診去查原因。結果:腦袋的部分出了一些狀況。
(保護個資,細節不適合再多說)。
我只記得父母的心情,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........。
====================
當然,上述的例子是非常罕見的
比較常見的快速長高原因還是「性早熟」
現在可能因為營養過剩,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。這也影響到孩子的提早發育。太早進入青春期,會導致生長板提前閉合。贏在前頭,結果最終的成人身高卻是偏矮的。得不償失。
以前遇過一些孩子,身高在班上排前幾名,一直非常有「自信」
但去檢查,才被醫師告知,他已經進入青春期,生長板剩下沒幾年就要關閉了........。最終成人身高可能會大大不如他的預期。
反倒是有些小時候比較矮小的孩子,他是因為「體質性生長遲滯」。結果最後很高。我有個同學進高中時不到 160 公分,但畢業時已經 180 超過了,而且據說大學後還有繼續長高。
====================
那該怎麼幫孩子注意?跟大家分享一些注意事項
1. 孩子的手冊中都有生長曲線,有在畫嗎?上次注意是什麼時候?
2. 七歲以上的,我會提供大家兒科醫學會的標準,供大家參考
3. 每次量身高體重,都注意孩子的「百分位」。像我一直都有注意兩個孩子身高體重BMI等百分位。從兩歲起都一直很穩定在屬於他們的區間(每條線之間,叫一個區間)
孩子身高體重BMI的曲線,最好都保持在他自己的區間內
(兩歲以後的比較值得參考)
4. 如果孩子的曲線跨越了兩個區間,例如:從 3-15th% 跑到 50-85th% 這個區間,這個就有問題。反之亦然。
請「務必就醫」
5. 太高、太矮、太瘦、太胖。都請就醫~~~。對,「太高」也要
6. 不要過胖、不要過胖、不要過胖。想要長得高,最好不要過胖。過胖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,降低成年期最終身高(這樣孩子會比較有動力去控制嘛?)得不償失
更不用講,這幾年 20 歲以下的糖尿病,大幅上升的問題.......
===================
就我的臨床經驗中,問大班以上的孩子生長曲線,真的是沒幾個有在記錄的。強力推薦大家,務必幫孩子做好記錄。
良好的紀錄,是找出問題,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喔!
附上兒科醫學會使用的身高、體重、BMI版本。供大家參考!
https://bit.ly/twgrowth1
然後。太瘦的孩子,要想辦法拉到中間值
太重的孩子,也一樣。千萬不要過胖~~~~
(這不容易,但很重要~~~大家一起努力!)